系列入室窃案凸显防盗系统“失灵”危机
2004年8月以来,太原市相继发生几十起蹊跷盗窃案:门窗完好无损,现场井然有序,大件物品安然无恙,一些粗心的主人甚至直到警察上门询问时才发现现金丢了、存折没了、金银首饰不见了……2004年12月,犯罪嫌疑人王某在昆明机场被太原警方抓获,几天后,其另一同伙落网。随着两人的交代 ,一起起令人费解的失盗案爆出惊人内幕。以下是两人2004年10月份3天的盗窃记录:2004年10月15日,东岗南路某小区:人民币4700元、五粮液酒6瓶,皮尔卡丹皮带3条,都澎皮带一条,照相机一台,牡丹卡一张;2004年10月16日,建设南路某小区:黄金戒指一枚,黄金手链,铂金项链,黄金耳坠、玉手镯各一副,摩托罗拉手机一部,中华烟三条;2004年10月27日,解放南路某小区:人民币3500元,松下摄像机一台,理光照相机一台,复读机一个,小灵通一部,CD机一部,皮带一条,菲利浦剃须刀一个,戒指一枚……3天内频频得手,嫌疑人主要作案手段就是“破坏防盗门防盗系统”而“轻松入室”。太原市公安局科技处从案件中发现:1、防盗门很容易被打开,原来是门锁有问题。2、买门不谈锁,消费者忽视了锁的问题。3、找人开锁很容易,主人在不在场无所谓。4、销售商推销锁具时,对锁具的安全性避而不答,消费者知情权受到伤害。5、防盗产品国家早期标准相对滞后,问题防盗系列产品大都“合格”。
盗窃技术提高而防盗标准滞后
太原市公安局科技处处长王连祥介绍说,防盗产品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形成规模并大量生产的。根据我国公安部门的有关标准,A级防盗产品为最低防护级别的锁具,B级(超B级)为最高防护级别。就上世纪90年代而言,A级防盗门基本能起到安全防护作用。但2000年前后,当各种技术性开锁工具从沿海地区流入我省后,这种局面被彻底改变了。然而,部分防盗门厂家面对这一突变并没有加大资金投入,并没有积极研发高防护级别B级锁和更高级别的超B级锁,而是采取欺瞒消费者的手段,淡化普通防护级别的A级锁和高防护级别、最高防护级别的B级、超B级锁的界限,以保持其生产利润的最大化。所以,被蒙在鼓里的老百姓高高兴兴买回去的防盗门在开锁师傅的手里很可能只需几秒钟就能打开。据介绍,防盗产品的防护效果通常是从破坏性开启、防技性开启两个方面得以体现的,而一些犯罪分子已经采用了高技术性开启。为此,有关专家呼吁:应强制防盗产品企业标准升级。目前,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已经成为公安机关打、防、控一体化建设中不可少的重要手段。7月5日,太原市公安局科技处将在省煤炭博物馆主办“2005中国社区、家庭安全防范暨公共安全技术产品展览会”,展期3天。